校园文化十问

发布时间:2022-09-15

来源:教育微思考

已被浏览:646

分享到:

有人说,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教育过程中最徽妙的领域之一。好学校正如一方池塘,当营造好了一定的环境,大自然就会往里面填东西,生态系统会自然形成。如果学校是池塘的话,这个环境就好比文化,当学校成了适合孩子成长的一方“池塘”,学习就会自然发生,这是自然的力量,更是文化的力量。

所以,从学生的角度出发,建设学生喜欢的校园文化可能比教育的其他内容重要的多。遗憾的是,在教育者的潜意识里,似乎并没有像重视课堂那样去重视校园文化,对校园文化的评价也没有像评价课堂那样标准如此清晰。更糟糕的是,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“傲慢与偏见”,比如,文化建设中的目中无人,比如,成人文化的无孔不入,比如领导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厢情愿,等等。

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是好文化,什么样的校园文化能够成为一方池塘?我认为,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回答好以下10个问题,便意味着它拥有了能够触动心灵的校园文化。

一问:你的校园文化是供谁来消费者的,是为谁服务的?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是用来消费的,这正像是一本书需要有读者阅读一样。一本书需要对自己的读者群进行定位,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对自己的消费者进行定位。定位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。定好位才能做到位。显然,校园文化的第一消费者是学生,是为学生服务的。无论你的校园文化有多么丰富的用意,都不能偏离了核心消费群体的需求。

二问:谁是校园文化的生产者?正像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一样,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也应该是学生。校长、老师不能一厢情愿地包办学生去建设校园文化。当学生参与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,那么,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与文化产生生命链接的过程,文化生产的过程就是文化内化的过程。当学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生产者的时候,校园文化中便有了“我”的存在。当然,这个“我”不止是学生,“我”还是校长、教师、校友,甚至包括家长。当这些人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,学校文化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成了校长和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“集体叙事”。

三问:你的校园文化里有人吗?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伤之一就是“见物不见人”、“见景不见人”。其实,人,才是校园文化里最美丽、最动人的风景。当我们说要做“目中有人”的教育的时候,首先要做“目中有人”的校园文化。当校园文化为了人,基于人,不仅指向未来的人,还要关照当下的人的时候,文化便有了力量。

四问:你的校园文化里有多少个故事?没有故事的校园文化是苍白的,是生硬的。好的校园应该是故事校园。用故事的方式承载文化、留存文化、传播文化,校园文化便会因故事而柔软,因故事而传播久远。

五问:学校里已经呈现的文化有多少人知道?不懂、不了解,甚至不知道学校里的文化,是很常见的现象。要么是熟视无睹,要么是只建设不使用,总之,文化被有意无意地束之高阁,成了学校里的“奢侈品”和多余的那部分。如果把校园文化比喻为一本书的话,她一定是需要读者去阅读的,需要定期不定期地解读和使用,让师生在阅读中理解文化,在使用中内化文化。

六问:你的校园里有不断更新的文化吗?一所学校既要有恒星文化,还要有行星文化。恒星文化是学校发展过程的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积淀下来的文化,是相对不变的;流星文化则是要与时俱进的,需要彰显时代印记的。其实,文化原本就应该是动态的,而非静止的。变是为了不变,是为了吐故纳新。

七问:你的文化里有多少是预设的,又有多少是生成的?校园文化需要校长和专家的顶层设计,需要创生和创意,但更需要倡导师生在共同的生活中去发现和捕捉那些有意义、有故事的点滴,如此,校园文化便有探究性、实践性、互动性、生成性和开放性。

八问:你的校园文化有核心的主题吗?校园文化的碎片化,让文化变得支离破碎,让文化缺少了整体的美感。固然,校园文化是由每一处景观叠加起来的,但是,每一处亮点景观加起来等于什么,共同指向于什么,昭示着校园文化的品质。无论你的校园文化有多少处景点和景观,都要有一个魂贯穿始终。形散而神聚,是衡量校园文化的一条重要标准。

九问:你的校园文化里有课程思维吗?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把愿景变成风景,不仅要把自然景观建设成文化景观,还要把文化景观开发成课程景观,让校园景观成为一种隐性课程。所谓课程景观,就是开发环境文化的使用价值,让环境文化与学科资源相对接,把整个校园建设成为一部天然的校园教科书。

十问:你的校园文化学生喜欢吗?学生喜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一标准。要让学生看见他们喜欢的风景,当学生喜欢校园里的风景的时候,校园就成了他们的温暖的家,校园里就有了他们的牵挂,若干年后这里便留下了他们美好的记忆。

本站所有内容未注明“来源”均来源互联网,若内容侵犯您商业秘密、著作权、人身权等,请申诉提交反馈,也可以根据平台页脚处联系方式与网站客服联系,以便我们为你删除等处理。
返回